从彼得·海斯勒到何伟

念书时,羞涩的彼得·海斯勒喜欢读作家选集,把那当做范例,希望从中获得写作的魔力。那时,他认为小说是一种高级的文体,顺利成章地渴望成为小说家。事不遂愿,他后来成为了何伟,一个“有一点儿笨”,“对人友善,渴望跟任何人交谈”的人。但是,他终于可以把自己最喜欢的文章辑于一册。只不过,这些文章都是非虚构的故事。在十多年的写作中,他发现了自己观察与采访的能力,并找到了自己的热情所在。
从这个意义上说,这...
念书时,羞涩的彼得·海斯勒喜欢读作家选集,把那当做范例,希望从中获得写作的魔力。那时,他认为小说是一种高级的文体,顺利成章地渴望成为小说家。事不遂愿,他后来成为了何伟,一个“有一点儿笨”,“对人友善,渴望跟任何人交谈”的人。但是,他终于可以把自己最喜欢的文章辑于一册。只不过,这些文章都是非虚构的故事。在十多年的写作中,他发现了自己观察与采访的能力,并找到了自己的热情所在。
从这个意义上说,这...
访问者:Stefan Åsberg.
翻译:Rose-Marie Nielsen.
我对阅读产生兴趣很早,因为有人读安徒生的《小美人鱼》给我。我不知道你是不是还记得《小美人鱼》,不过这个故事极其悲伤。小美人鱼爱上了王子,不过不能跟他结婚,因为她是美人鱼。这个故事太过悲伤,我不能给你讲详情了。但是,无论如何,听完故事之后,我走出去,绕着我们住的房子走圈,是那座砖房。我编出来一个有快乐结局的故事。我想,那是因...
自辅仁大学数学系毕业,进入《中国时报》任科学记者,直至主编、主笔,再到办刊、教书,江才健的工作未曾远离科学。三十余年追踪科学尖端,并接触众多出色科学家,使他对近代科学的“理性、客观”价值多有检讨,并试图寻找基于本土的自发性文化思维。这种思路,以专栏、传记及纪录片等多种形式呈现。在吴健雄与杨振宁这两位重要华人科学家的传记中,他具体表达了自己的思考与努力,令读者真正看到了科学与...
面对公共事务,汉娜·阿伦特不愿因族群身份或小团体而掩藏自己的真实想法,总是努力地保持清醒与尖锐。这往往令她的同道者们困扰甚至恼怒,因为他们未能得到意料之中的答案。除去艾希曼审判引发的纷争,在《共和的危机》中论及的民权运动和学生抗议等话题,以及对“权力”与“暴力”的区分,都能充分地体现出阿伦特的价值。
《共和的危机》是阿伦特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,书中四篇文章,除《公民不服从》原载于《纽约...
最近翻了些汉娜·阿伦特的材料,除了“平庸的恶”“极权主义”之类的大词,她的生活也非常有趣。在传记《爱这个世界》当中,每到阿伦特与海德格尔幽会的关键时刻,作者就马上优雅地停笔,开始琢磨更重要的事情。当然,对于一本严肃的传记,给读者留出遐想空间是个双赢的做法。作者普林茨(Alois Prinz)是德国记者、作家,似乎就是以写传记见长,传主包括黑塞、卡夫卡、圣徒保罗、耶稣以及戈培尔等人,可谓形形色色。
...
《绝望锻炼了我》出版于1997年,那时朴槿惠女士还是大国家党的一员。作者的写作方式颇为个人化,对乃父朴正熙的记述,是非常单面的父亲与丈夫形象,基本不越“雷池”。如果想从中读到一些对朴正熙时代的反省,读者大概会比较失望了。当然,只为了解生活中的朴正熙,读一下也倒不错。当然,这本自传的内容并不止于此。
既然只是读书笔记,倒不妨多说几句。用现在流行的话讲,朴正熙应该算是一位“凤凰男”(即便“很快就明显地表...
帕慕克的致辞,同样是怀念故去的长辈,同样是“第三世界”出身,感觉好过莫言,另外,也好过高行健的和赫塔·穆勒的致辞。所谓好,也就是更接近于“文学”那种了。不是急于表达,而是娓娓道来,也没那么多无谓的辩护。译者是刘钊,发表在若干年前的《译林》杂志上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父亲在去世的两年前交给我一个小书箱,里面装满了手稿和本子。他和平时一样一副大大咧咧的样子,告诉我在他过去以后,也就是去世...
罗素说,“我花一小时读韩素音作品所获得的对中国的认识,比我在那个国家住上一年还要多。”老夫子的赞誉里不无恭维,离事实其实并不遥远。别说欧洲的故人,连我这个中国读者,都能从这本书里发现不曾知悉的中国。
人生充满戏剧性,再加上妙笔生花,使这本自传具有了相当的可读性。《伤残的树》是韩素音女士五卷本自传的第一部,时间跨度是1885年到1928年,正值清末民初的大变动。从前有过董乐山先生的节译本,这次补齐成...